我所學的高義盛祖師爺所傳的八卦掌,套路不多,主要是先天掌和後天掌,先天是八掌加上換掌和五龍掌,練習的方式是轉圈換掌,兼練步法腰法,後天是直趟練習的六十四掌,每一掌都很簡單,都是實戰中可以用的手法。可以有說法是「先天為體,後天為用」。我在與網友玩對打的過程中,只用到六十四掌中數個掌法,部分效果良好,這裡我打算逐一深入介紹。
第一個介紹的掌,一定是六十四掌的第一個掌「開掌」。開掌可以說是手法最簡單的一掌,但卻是最難練得好、用得好的一掌,我在玩對打中,未嘗成功用過這一掌。然而,這一掌堪稱是後天掌,以至整套八卦掌實戰邏輯的總綱,也是六十四掌中,唯一將內家掌打法「破門、入身、發勁」融於一個簡單動作的一掌。
為什麼說是總綱呢?因為八卦掌化勁和發勁的技法都在這一掌中體現,掌握到這一掌,就可以輕易將化勁和發勁運用在其他六十三掌,以至一舉手一投足,任何一個動作都可以運用到,到達一伸手即是八卦的境界。所謂八卦掌的化勁與發勁技法,其實就是指在整體撐勁的肢架上,通過運腰,可以將對方的抗力隨意挪動(這是化),而通過腰的「擰」,關節的「沉」,肌肉的「鬆」,肢架的「撐勁」,通過力從地起的方式將勁鑽出去,這就是八卦掌的「擰繩勁」。
開掌,簡單形容其動作,就是「鑽進去」。以下詳述其動作(稍後會有照片為輔):
(1)起手動作是八卦掌七星架,即左腳前,右腳後,身體微側,左手在前,手掌與肩平,右手在胸前,兩掌放鬆,兩肘下墜,胸部不要挺出來,要微微向內含,做到兩肩放鬆的「含胸」。後背微弓,收尾閭,做到有利蓄勁的「拔背」。兩膝微有向內收的意思,脇位微向下坐,這是為了配合腳趾抓地而生的「襠勁」。頭部稍有意向上頂。
能夠做到上述各點,即基本上做到內家拳有撐勁的肢架。當然這個肢架不是死的,練得久了,自然隨時都可以做到上述產生撐勁的元素,甚至在移動中都不會失去這種撐勁,這就是內家拳所說的易筋易骨,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用力方式。
前後腳的站法,在八卦掌中有特別意思,六十四掌每一掌都由這個站法開始,所模擬的不是與敵人面對面,而是在敵人的身側,前手正好與敵人的前手相接,所有攻擊動作都是在敵人身側發動。這是八卦掌的打法,就是以我的正面打對方的側面,所謂「以正擊斜」。
(2)由七星架開始,手、腰、腳同時間做第一個動作。我會分拆去講。
手:左手以尾指為軸,稍微向內旋,同時左手肘亦要跟隨微旋,右手在左手內旋及左腳掌外擺後,隨即以尾指為軸內旋,動作比左手稍大,並由胸前旋至左手肘下成抱狀。
腳:左腳掌外向撇(即是擺),角度大約是45度。這一個擺步是必須的,因為通過這一擺步,可以讓腰軸有更多空間擰轉,中線軸則會向右後方移,為化勁留有空間。隨著功力的增長,腰軸轉動會由大圈變成小圈,相對左腳掌外擺的角度就可以減少。
腰:這個比較細緻及複雜,在擺腳的同時,左腰先向前向右擰,同時右腰微向後轉,左腰此時會稍微摺疊,這一擰是為左手內旋時接對方勁力而用。之後在右手內旋時,馬上鬆開左腰,左腰微向後轉,右腰向前及向左擰,此時輪到右腰稍為摺疊,這一擰,則是為了稍後右手進行開掌動作時化勁和發勁之用。
(3)手:右手繼續以尾指為軸內旋,並在左手下向前穿出,直到左手掌剛好在右手肘上面,此時右掌應是掌心向上,掌背向下,然後右手掌下塌,邊稍向右旋邊變回手背向上的正掌,注意不是手部轉動而已,同時間應向右邊下壓,用意是將對方的前手壓下,並將正掌指向對方的胸前。至於左手,則在右手穿出時繼續內旋,目的是保持著抱勁。
腳:在右手向前穿的時候,右腳向前踏一步,變成右腳前,左腳後,而在右手向右向下壓時,兩腳都稍微下坐。
腰:在右手穿出時,身由斜向右側轉為斜向左側,換言之,右腰會由後變前,然而要保持摺擰狀態不變。在右手向右下旋壓時,右腰軸的擰轉變成為這一掌成敗的關鍵,具體動作是先向左向上鬆開,然後是向右向下鬆開,到感覺完全鬆開時,再微微的向左向前擰,又成稍微摺疊的狀態,但摺疊的程度不像之前般深。動作是在一息間連貫進行,前兩下鬆開動作是一個立體畫圓動作,目的是「跣」走對方手上的抗力,讓右手可以順利壓住對方前手,這就是化勁。之後再微擰,則是為之後向前發勁蓄勁,這就是「擰繩勁」。
(4)手:右手前,左手後,向前打出,但不要去得太盡,以免失中(失去中線重心)。
腳:右腳再踏前一步,誇張一些時(例如對方身型和力量較大),可以向前大跨一步,之後左腳也向前踏步跟上。踏步時,後腳要有「踩」的意,前腳則有「踢」的意,但注意是意,不是真的去踩或踢。
腰:摺疊的右腰向前急鬆開,在手掌打出時全身要一坐,擊中敵人身體時肢架要有一緊的感覺,即由鬆入緊。
以上為開掌整體動作。動作本義是先將右手穿出,與敵人前手相接,然後以運腰將敵人的前手挪到自己的右手下(形象上來講即是壓住敵人的前手,讓敵人中門大開),當敵人右胸失去防護時,馬上以右手打向敵人右胸,同時左手則向前頂著對方前手肘,防止敵人以前手擊向我的右腹作反擊。整套動作連貫做出「破門」(挪開敵人前手)、「入身」(上步攻入敵人右胸)、「發勁」(右掌接敵身時即出力)。
當然,能否通過運腰將對方前手挪開是開掌成敗的關鍵。馮師傅說過,何可才師公生前與徒弟拆招,用到開掌時,動作微細到好像只微微移動幾公分,手掌已不知不覺鑽到徒弟的胸前。這應該是開掌在應用時可以去到的境界。
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
尚武之道-實踐(「熄燈」:拳搫初體驗)
這些年頭,中國武術的名聲不是太好,特別是在網上經常比人取笑,說國術仔「只得把口,唔打得」。對這些批評,我都無言以對,反駁無從,事實上不少國術仔都真的唔爭氣,沉迷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,真的參加網聚切磋時,連學過幾個月拳擊的網友都未必打得贏。
實戰,是學武者追求一生的道路,「唔打得」,很多時和所學武術的技術是否管用無關,更多是因為本身連技術都未練得好,即是功力未夠,而更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根本連對打的機會都少得可憐,甚至連打都未打過,自然一出手就捱打。
我跟師傅學了年多,初步學到了先天8掌,後天64掌的手法後,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和一班網友搞了個對打網聚,每逢周日都在九龍公園切磋交流,這個網聚由2006年開始至今,沒有間斷,我本人則參與了一年多。這一年多,見識過很多,傷過人,被傷過,扭傷過,也流過血,也改變了我對武術實戰的理解。
還記得第一天的網聚,我和搞手、網友相約在尖沙咀九龍公園的地鐵站出口,我手裡只有搞手的手提電話,之前完全沒見過。我早了一點到達,站在一旁打量一下有沒有「可疑人等」,特別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個光頭、身型高大,身穿背心軍褲的年輕人,實在是一看便知是練武的人,與我這個毫不起眼的人完全不同。果然,到後來與搞手相認後,這年輕人也走過來相認,他是練俄羅斯武術systema,很難對付,這一點稍後再講。
第一天認識的網友還真不少,除了之前說的那個,還有練六合八法的、練形意的、練太極的、練拳擊的。這裡我想多講講拳擊,面對戴著拳套的拳擊手向你衝拳而來,那種壓逼感真的很大。拳擊就是這樣,兩隻手放在身前,雙眼盯著前看,好像要殺死人似的(真的,那位網友每揮出手拳,我都感覺到對方雙眼有殺氣)。還有刺拳、直拳、勾拳、下勾拳的組合,簡單直接,目標明確,因為簡單,所以有效。
不過上面所講的都不是拳擊最厲害之處,雖然叫拳擊,但看拳擊高手,應該看他的腳步和閃避身法。步法是拳擊手最難對付的地方,除了小跳步和節奏感,最重要是在千鈞一發剛好避開對方的拳頭,這也有賴身法。我見過有一網友高手,對方出一拳,他都可以退步加上身輕微後仰,剛好讓對方的拳在他面前幾寸前停下。這一點很重要,因為對拳擊這種正面攻擊的打法來講,距離是至為關鍵,對方的拳落空時愈近自己,愈有利於自己在短距離進行快速反擊。這種恍如玩弄對手的打法,也是拳擊最迷人的技術。
網友還教了我一個名詞,叫「熄燈」,就是描述KO對方時,對方一下子眼前全黑的情境。能夠做到這個效果,是因為拳套。拳擊很多時都會打頭,但頭骨其實很硬,經常以拳頭與頭骨撞擊,拳頭都會很快報銷,戴上拳套,除了保護對方,也是保護自己拳頭。同時,因為有拳套吸收了部分打擊力量,拳套富彈性的表面反而會造成對方腦震盪,這也是頭部或下巴中了重拳後,會短暫性昏迷的原因。
我未試過比人打到「熄燈」,但也試過頭部中勾拳,即使對方已留了手,感覺也一點都不好受。主要不是痛,而是頭暈,最慘是一剎那的頭暈,換來的後果是中更多的拳。
拳擊向住對方臉部進攻的刺拳打法,和八卦掌的穿掌打法相似,分別在於拳擊是正面打擊,八卦掌很少與人正面對碰,而是走到別人側邊進攻。不過戴上了拳套,即使是露指拳套,很多八卦掌的手法用不到出來,後來我改用蔡李佛的「插拋掛捎」打法,效果出奇的好,果然蔡李佛是適合在擂台上的拳術。
實戰,是學武者追求一生的道路,「唔打得」,很多時和所學武術的技術是否管用無關,更多是因為本身連技術都未練得好,即是功力未夠,而更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根本連對打的機會都少得可憐,甚至連打都未打過,自然一出手就捱打。
我跟師傅學了年多,初步學到了先天8掌,後天64掌的手法後,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和一班網友搞了個對打網聚,每逢周日都在九龍公園切磋交流,這個網聚由2006年開始至今,沒有間斷,我本人則參與了一年多。這一年多,見識過很多,傷過人,被傷過,扭傷過,也流過血,也改變了我對武術實戰的理解。
還記得第一天的網聚,我和搞手、網友相約在尖沙咀九龍公園的地鐵站出口,我手裡只有搞手的手提電話,之前完全沒見過。我早了一點到達,站在一旁打量一下有沒有「可疑人等」,特別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個光頭、身型高大,身穿背心軍褲的年輕人,實在是一看便知是練武的人,與我這個毫不起眼的人完全不同。果然,到後來與搞手相認後,這年輕人也走過來相認,他是練俄羅斯武術systema,很難對付,這一點稍後再講。
第一天認識的網友還真不少,除了之前說的那個,還有練六合八法的、練形意的、練太極的、練拳擊的。這裡我想多講講拳擊,面對戴著拳套的拳擊手向你衝拳而來,那種壓逼感真的很大。拳擊就是這樣,兩隻手放在身前,雙眼盯著前看,好像要殺死人似的(真的,那位網友每揮出手拳,我都感覺到對方雙眼有殺氣)。還有刺拳、直拳、勾拳、下勾拳的組合,簡單直接,目標明確,因為簡單,所以有效。
不過上面所講的都不是拳擊最厲害之處,雖然叫拳擊,但看拳擊高手,應該看他的腳步和閃避身法。步法是拳擊手最難對付的地方,除了小跳步和節奏感,最重要是在千鈞一發剛好避開對方的拳頭,這也有賴身法。我見過有一網友高手,對方出一拳,他都可以退步加上身輕微後仰,剛好讓對方的拳在他面前幾寸前停下。這一點很重要,因為對拳擊這種正面攻擊的打法來講,距離是至為關鍵,對方的拳落空時愈近自己,愈有利於自己在短距離進行快速反擊。這種恍如玩弄對手的打法,也是拳擊最迷人的技術。
網友還教了我一個名詞,叫「熄燈」,就是描述KO對方時,對方一下子眼前全黑的情境。能夠做到這個效果,是因為拳套。拳擊很多時都會打頭,但頭骨其實很硬,經常以拳頭與頭骨撞擊,拳頭都會很快報銷,戴上拳套,除了保護對方,也是保護自己拳頭。同時,因為有拳套吸收了部分打擊力量,拳套富彈性的表面反而會造成對方腦震盪,這也是頭部或下巴中了重拳後,會短暫性昏迷的原因。
我未試過比人打到「熄燈」,但也試過頭部中勾拳,即使對方已留了手,感覺也一點都不好受。主要不是痛,而是頭暈,最慘是一剎那的頭暈,換來的後果是中更多的拳。
拳擊向住對方臉部進攻的刺拳打法,和八卦掌的穿掌打法相似,分別在於拳擊是正面打擊,八卦掌很少與人正面對碰,而是走到別人側邊進攻。不過戴上了拳套,即使是露指拳套,很多八卦掌的手法用不到出來,後來我改用蔡李佛的「插拋掛捎」打法,效果出奇的好,果然蔡李佛是適合在擂台上的拳術。
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
尚武之道-體驗(二)
學武的時候,心情總是大起大落,有時覺得十分起勁有趣,若有所得,有時卻又感到很無聊失落,尤其是初初跟馮師傅學八卦掌時,因為一些生活上的不如意事,我有幾個月經常以各種原因走堂,有時已去到維園了,想一想沒心機練,便又折返,打通電話就告訴馮師傅自己來不到。
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的徒弟,也因此注定不會是武林高手。武術和象棋一樣,都是愈玩愈孤獨的東西,當你有天因為在這些事上有小小如意而沾沾自喜時,你又會驀然發覺,這些喜悅並沒有身邊人可以分享,發覺自己是何等的孤獨和寂寞。
這裡先談少少八卦掌的歷史,誰人創立八卦掌已不可考,但將八卦掌發揚光大的祖師爺,是清朝一名自宮了的人,也不知那人有否做過太監,他就叫董海川。
近年在香港網絡上論武的人愈來愈多,很多時一談到內家拳,總不免一頓罵戰,其中一個惹火話題,就是怎樣分內家、外家,事實上當時的分法本身並不是科學地去分辨,現在爭論這些問題真是有理說不清。
清末民初時,是中國武術發展得最鼎盛的時期,當時有所謂三大內家拳,就是形意拳、八卦掌和太極拳。這三家拳的前輩高人,很多是一人兼通兩家甚至三家,尤其是形意拳和八卦掌之間的交流更盛。
董海川的功夫絕高,當年跟人稱「楊無敵」、楊家太極拳的始創人楊露襌打成平手,是一時佳話。董的徒弟眾多,較出名是衍生出程派八卦掌的程庭華,這位仁兄當年在外國列強侵食中國時,經常出手抗敵,是有血性的好漢子。當年國難當前,很多練武的人都是一般血性,不惜冒生命危險也和洋鬼子打到底。程庭華最後在八國聯軍入侵時,被聯軍亂槍掃射而死。
我所學那門八卦掌的師公是何可才,他是高義盛師祖在晚期所收的弟子。高義盛曾經跟程庭華習八卦掌,後來他又稱自己從董海川的師兄弟宋益仁手中習得後天八卦掌,也因此令他的後繼者,包括本人的輩份都升高了一輩。當然,八卦門內有很多人不願意承認此事,每次在網上談到高義盛這番經歷,都難免引來一輪爭拗。
我所學那門八卦掌,有分先天八掌和後天64掌,這是高義盛一門的特點,為其他八卦掌門派所無。先天八掌是轉圈練的,每一掌都是一連串繁複的動作。後天掌則是一個個單式,可以直線練,也可以轉圈練,馮師傅形容後天掌像少林拳,教的都是實用打人的動作。我們有一個說法,就是「先天為體,後天為用」,其實先天是練身法,後天是練用法,兩者相輔相乘。
近十多年,國內武術新派興起,中國武術已經漸漸變成「舞」術,愈來愈講求姿勢華麗,高難度動作,像舞蹈一般的八卦掌,自然更是愈變愈似舞蹈。但馮師傅所教的八卦掌,動作卻簡單樸素得多,這反而讓我更相信,自己所學的是較接近原始,不是新派的八卦掌。給我的感覺,是我檢到寶了。
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的徒弟,也因此注定不會是武林高手。武術和象棋一樣,都是愈玩愈孤獨的東西,當你有天因為在這些事上有小小如意而沾沾自喜時,你又會驀然發覺,這些喜悅並沒有身邊人可以分享,發覺自己是何等的孤獨和寂寞。
這裡先談少少八卦掌的歷史,誰人創立八卦掌已不可考,但將八卦掌發揚光大的祖師爺,是清朝一名自宮了的人,也不知那人有否做過太監,他就叫董海川。
近年在香港網絡上論武的人愈來愈多,很多時一談到內家拳,總不免一頓罵戰,其中一個惹火話題,就是怎樣分內家、外家,事實上當時的分法本身並不是科學地去分辨,現在爭論這些問題真是有理說不清。
清末民初時,是中國武術發展得最鼎盛的時期,當時有所謂三大內家拳,就是形意拳、八卦掌和太極拳。這三家拳的前輩高人,很多是一人兼通兩家甚至三家,尤其是形意拳和八卦掌之間的交流更盛。
董海川的功夫絕高,當年跟人稱「楊無敵」、楊家太極拳的始創人楊露襌打成平手,是一時佳話。董的徒弟眾多,較出名是衍生出程派八卦掌的程庭華,這位仁兄當年在外國列強侵食中國時,經常出手抗敵,是有血性的好漢子。當年國難當前,很多練武的人都是一般血性,不惜冒生命危險也和洋鬼子打到底。程庭華最後在八國聯軍入侵時,被聯軍亂槍掃射而死。
我所學那門八卦掌的師公是何可才,他是高義盛師祖在晚期所收的弟子。高義盛曾經跟程庭華習八卦掌,後來他又稱自己從董海川的師兄弟宋益仁手中習得後天八卦掌,也因此令他的後繼者,包括本人的輩份都升高了一輩。當然,八卦門內有很多人不願意承認此事,每次在網上談到高義盛這番經歷,都難免引來一輪爭拗。
我所學那門八卦掌,有分先天八掌和後天64掌,這是高義盛一門的特點,為其他八卦掌門派所無。先天八掌是轉圈練的,每一掌都是一連串繁複的動作。後天掌則是一個個單式,可以直線練,也可以轉圈練,馮師傅形容後天掌像少林拳,教的都是實用打人的動作。我們有一個說法,就是「先天為體,後天為用」,其實先天是練身法,後天是練用法,兩者相輔相乘。
近十多年,國內武術新派興起,中國武術已經漸漸變成「舞」術,愈來愈講求姿勢華麗,高難度動作,像舞蹈一般的八卦掌,自然更是愈變愈似舞蹈。但馮師傅所教的八卦掌,動作卻簡單樸素得多,這反而讓我更相信,自己所學的是較接近原始,不是新派的八卦掌。給我的感覺,是我檢到寶了。
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
尚武之道-體驗(一)
這通電話打下去後,接聽的是馮森源師傅,他聽到我有興趣學八卦掌,他很爽快的便叫我星期六下午到維園涼亭,即平時做城市論壇那一個。
下決心學這套武術,心裡其實蠻忐忑不安,甚至到維園時,我都特別早到一些,在遠處觀察一下在那裡教拳、耍拳的人。畢竟未試過這一種小班教學式,幾乎一對一的師徒關係,難免會忐忑,總是會不斷質問自己是否真的想去發展這種關係。
我很記得那天,去到涼亭時,只見到一個高高瘦瘦的外國人在熱身,卻不見任何武林中人。我事前觀察的詭計落空,唯有站著等馮師傅到來,這時我見到那位外國人居然打起功夫來,我心想:「莫非他也是八卦掌的?」
過不多時,馮師傅揹著用來確認的黃色大袋施施然來到,我上前打招呼之時,那名外國人居然也向他打招呼,我果然沒估錯,這外國人是我師兄。這名外國人的名字發音叫Water,我沒有認真問過他的名字串法,他在香港一間大學教英國語文,本身有不淺的空手道底子,他的手堅硬得很,給他扛上一定會十分難受。
馮師傅是一個寡言但隨和的人,他不會自吹自擂,教人的時候老老實實。他本身有正職,教拳只是為興趣,經常說,教徒弟要看緣份,看資質。不是我自誇,馮師傅一直覺得我資質不錯,亦有心將他所學的都教給我,但問題是我不太慣單對單的訓練,最後還是未竟全功,這是後話。馮師傅絕對是好師傅,明拳理,有實力,而且肯落心機教,所以有幾個算得上是半關門的徒弟,怎樣也跟著他。
第一天的課程,就是學轉圈。兩小時的課程中不斷轉,奇怪地只不過是慢步般轉圈,竟然轉到身水身汗。馮師傅見我這麼勤力,也就在當晚教了我單換掌,可惜那時我覺得手法太繁複,轉個頭就不記得了。
馮師傅當日還向我表演了一點「魔術」,那就是示範如何將我的手臂挪移,例如我在胸前束緊手臂,無論我多用力,他都可以很輕鬆地將我的手臂挪開。這種東西說起來不神奇,做起來卻神奇得很,事關當人紮「行」馬時,那種硬度絕不簡單,但馮師傅明明是不大用力,你也沒感到他對你用力,但你的手臂還是不受控制地移向他想你移的方向。
當時我就知道,要學八卦掌,一定要學到這個,這是種令人無法抗拒的力量,任你多麼大力,都要在他面前屈服,這是我當時的感覺。
我花了兩年時間,才總算掌握到箇中竅門,但過程中,我並不是死練爛練,而是不斷嘗試去找一套理論去解釋為何可以做到,這種邊練邊思考的過程,終於讓我愈來愈接近那個竅門,最終在有一天跟馮師傅練習後天的「肘掌」時,「叮」一聲便全懂了,從此在力學的理解和掌握上去到另一重境界。
馮師傅讚賞我的資質,一方面是因為我的模仿力強,很多動作他做兩遍,我便會耍得似模似樣,不用他費神大執。另一方面,是我用腦來練拳,對於一些動作,我經常思考為什麼這樣,和為什麼要這樣,這關乎領悟的問題,內家拳不只要練出來,還要悟出來。
至於馮師傅這手不可抗力的竅門,我會在往後的篇幅中花多些時間解釋,簡單說穿了,就只是一句:「借力打力」。
下決心學這套武術,心裡其實蠻忐忑不安,甚至到維園時,我都特別早到一些,在遠處觀察一下在那裡教拳、耍拳的人。畢竟未試過這一種小班教學式,幾乎一對一的師徒關係,難免會忐忑,總是會不斷質問自己是否真的想去發展這種關係。
我很記得那天,去到涼亭時,只見到一個高高瘦瘦的外國人在熱身,卻不見任何武林中人。我事前觀察的詭計落空,唯有站著等馮師傅到來,這時我見到那位外國人居然打起功夫來,我心想:「莫非他也是八卦掌的?」
過不多時,馮師傅揹著用來確認的黃色大袋施施然來到,我上前打招呼之時,那名外國人居然也向他打招呼,我果然沒估錯,這外國人是我師兄。這名外國人的名字發音叫Water,我沒有認真問過他的名字串法,他在香港一間大學教英國語文,本身有不淺的空手道底子,他的手堅硬得很,給他扛上一定會十分難受。
馮師傅是一個寡言但隨和的人,他不會自吹自擂,教人的時候老老實實。他本身有正職,教拳只是為興趣,經常說,教徒弟要看緣份,看資質。不是我自誇,馮師傅一直覺得我資質不錯,亦有心將他所學的都教給我,但問題是我不太慣單對單的訓練,最後還是未竟全功,這是後話。馮師傅絕對是好師傅,明拳理,有實力,而且肯落心機教,所以有幾個算得上是半關門的徒弟,怎樣也跟著他。
第一天的課程,就是學轉圈。兩小時的課程中不斷轉,奇怪地只不過是慢步般轉圈,竟然轉到身水身汗。馮師傅見我這麼勤力,也就在當晚教了我單換掌,可惜那時我覺得手法太繁複,轉個頭就不記得了。
馮師傅當日還向我表演了一點「魔術」,那就是示範如何將我的手臂挪移,例如我在胸前束緊手臂,無論我多用力,他都可以很輕鬆地將我的手臂挪開。這種東西說起來不神奇,做起來卻神奇得很,事關當人紮「行」馬時,那種硬度絕不簡單,但馮師傅明明是不大用力,你也沒感到他對你用力,但你的手臂還是不受控制地移向他想你移的方向。
當時我就知道,要學八卦掌,一定要學到這個,這是種令人無法抗拒的力量,任你多麼大力,都要在他面前屈服,這是我當時的感覺。
我花了兩年時間,才總算掌握到箇中竅門,但過程中,我並不是死練爛練,而是不斷嘗試去找一套理論去解釋為何可以做到,這種邊練邊思考的過程,終於讓我愈來愈接近那個竅門,最終在有一天跟馮師傅練習後天的「肘掌」時,「叮」一聲便全懂了,從此在力學的理解和掌握上去到另一重境界。
馮師傅讚賞我的資質,一方面是因為我的模仿力強,很多動作他做兩遍,我便會耍得似模似樣,不用他費神大執。另一方面,是我用腦來練拳,對於一些動作,我經常思考為什麼這樣,和為什麼要這樣,這關乎領悟的問題,內家拳不只要練出來,還要悟出來。
至於馮師傅這手不可抗力的竅門,我會在往後的篇幅中花多些時間解釋,簡單說穿了,就只是一句:「借力打力」。
2007年6月11日 星期一
尚武之道-入門(五)
上一篇講到用腰胯承接外來重量的道理,是我學習八卦掌和太極後,所領悟到的膚淺拳理當中最核心的內容,在行家面前自然不值一晒,但我發覺很多練武的人,甚至是練內家拳的人,連這點也掌握不到。
相信不少練過內家拳的人都會有同感,就是愈練愈發覺對自己身體了解得太少,內家拳就是重新去認識自己的身體,繼而改變自己的身體。可以這樣說,練內家拳的人和一般人,驟眼看是一個模樣,但其實他們在用力、行路、站立等各方面,都和一般人完全不同。
這正是內家拳的奧妙之處,拳經所謂「易骨、易筋、洗髓」,講的就是這個意思。所以我認識很多練內家拳的朋友,都是一等武癡,一練便著迷了。
當初選擇學八卦掌,我倒沒預料到會有這種收穫。在大學放棄了學習蔡李佛後,我算是離開了武林,改行去打藍球和乒乓球。間中也想卯起條筋去學拳,但都是沒有付諸實行。不過這段為期兩年多的空白期,我不停的買武術書,當中有太極、迷蹤拳、劈掛拳、八卦掌等,其中最多的是八卦掌。
我這一生很奇怪,有很多事好像是自己選擇,但其實選擇時又像是靈感之至,命中使然。好像讀社會學,我事前完全不知道社會學是什麼一回事,甚至差不多沒聽過有這門學科,但在大學選科時,我腦中突然一閃,就決定了選社會學,結果這學科跟我八字夾得天衣無縫。
八卦掌也是一樣,我一聽這個名字就喜歡上了。很多武術都叫什麼拳、什麼腳、什麼道,就只有這個叫「掌」。而且看過人表演,八卦掌一點也不似一套拳,她是不斷繞著大圈轉動,身形不斷轉換,好像跳舞一樣,很有古風,也很有味道。
隨著看書看得多了,片也看得多了,我終於按捺不住,在網上找到一名教八卦掌師傅的電話,就打了過去,從此結下我跟八卦掌的不解緣。
相信不少練過內家拳的人都會有同感,就是愈練愈發覺對自己身體了解得太少,內家拳就是重新去認識自己的身體,繼而改變自己的身體。可以這樣說,練內家拳的人和一般人,驟眼看是一個模樣,但其實他們在用力、行路、站立等各方面,都和一般人完全不同。
這正是內家拳的奧妙之處,拳經所謂「易骨、易筋、洗髓」,講的就是這個意思。所以我認識很多練內家拳的朋友,都是一等武癡,一練便著迷了。
當初選擇學八卦掌,我倒沒預料到會有這種收穫。在大學放棄了學習蔡李佛後,我算是離開了武林,改行去打藍球和乒乓球。間中也想卯起條筋去學拳,但都是沒有付諸實行。不過這段為期兩年多的空白期,我不停的買武術書,當中有太極、迷蹤拳、劈掛拳、八卦掌等,其中最多的是八卦掌。
我這一生很奇怪,有很多事好像是自己選擇,但其實選擇時又像是靈感之至,命中使然。好像讀社會學,我事前完全不知道社會學是什麼一回事,甚至差不多沒聽過有這門學科,但在大學選科時,我腦中突然一閃,就決定了選社會學,結果這學科跟我八字夾得天衣無縫。
八卦掌也是一樣,我一聽這個名字就喜歡上了。很多武術都叫什麼拳、什麼腳、什麼道,就只有這個叫「掌」。而且看過人表演,八卦掌一點也不似一套拳,她是不斷繞著大圈轉動,身形不斷轉換,好像跳舞一樣,很有古風,也很有味道。
隨著看書看得多了,片也看得多了,我終於按捺不住,在網上找到一名教八卦掌師傅的電話,就打了過去,從此結下我跟八卦掌的不解緣。
尚武之道-入門(四)
在中大練蔡李佛之餘,還要練習舞獅,沒錯,就是那些什麼什麼開幕儀式上經常見到嘈到拆天的舞獅。所以我每次見到那些在政客面前舞得身水身汗的後生仔,我都會十分欣賞和佩服,因為自己也經歷過舞獅的辛酸。
中國武術從來不是體能加勤力那麼簡單,有很多東西都要考天份,好像我拿過槍棍刀,一拿便發覺自己笨手笨腳,很多看來很簡單的動作,做上來時就是力不從心。舞獅也是一樣,上至獅頭獅尾,下至打鼓,都是要講天份。尤其是打鼓,那更是百中選一,只有那種天生節奏感特佳的人,才可以輕易駕馭那種「一二一一二一」的打鼓節拍。
身裁瘦削的我,如果真的投身舞獅界的話,命中注定要做獅頭,因為舞獅很多跳躍、站立動作,都要由負責獅尾的師兄用力抬上去,做獅頭的身子愈輕,獅尾就愈容易搭配。可是,只要將那個放上很多裝飾品的獅頭拿上手,就發覺獅頭半點也不輕,所以當獅頭的很矛盾,既要輕,又要夠力。
當獅頭的還有一處麻煩,除了出事時一定會是跌得最傷的一個外,他為了要將獅子舞得靈活,同時間要顧很多瑣碎事情,例如獅頭內的右方有條繩,那是用來控制獅頭的眼簾,當獅頭的要間中用右手拉那條繩,讓獅頭不斷眨眼;左手則要不斷控制獅頭的下巴,讓獅子不斷口up up;還有少不了的將獅頭左顧右盼。
試想想,同一時間既要扮足獅子的五官表情,又要拿著重重的獅頭做動作,更要顧著步法,小心差錯腳,那真是如耍雜耍般。偏偏鄺師傅那時很想訓練我當獅頭,我當即逃之夭夭。
後來經過八卦掌和太極的洗禮,我才明白其實扛獅頭一點也不辛苦,關鍵在於你不要用肩手去托那個獅頭,而是用腰胯和脊椎去承托獅頭,將獅頭的重量放了在腰胯後,雙手便有餘力去做其他事了,舞獅自然更得心應手。
中國武術從來不是體能加勤力那麼簡單,有很多東西都要考天份,好像我拿過槍棍刀,一拿便發覺自己笨手笨腳,很多看來很簡單的動作,做上來時就是力不從心。舞獅也是一樣,上至獅頭獅尾,下至打鼓,都是要講天份。尤其是打鼓,那更是百中選一,只有那種天生節奏感特佳的人,才可以輕易駕馭那種「一二一一二一」的打鼓節拍。
身裁瘦削的我,如果真的投身舞獅界的話,命中注定要做獅頭,因為舞獅很多跳躍、站立動作,都要由負責獅尾的師兄用力抬上去,做獅頭的身子愈輕,獅尾就愈容易搭配。可是,只要將那個放上很多裝飾品的獅頭拿上手,就發覺獅頭半點也不輕,所以當獅頭的很矛盾,既要輕,又要夠力。
當獅頭的還有一處麻煩,除了出事時一定會是跌得最傷的一個外,他為了要將獅子舞得靈活,同時間要顧很多瑣碎事情,例如獅頭內的右方有條繩,那是用來控制獅頭的眼簾,當獅頭的要間中用右手拉那條繩,讓獅頭不斷眨眼;左手則要不斷控制獅頭的下巴,讓獅子不斷口up up;還有少不了的將獅頭左顧右盼。
試想想,同一時間既要扮足獅子的五官表情,又要拿著重重的獅頭做動作,更要顧著步法,小心差錯腳,那真是如耍雜耍般。偏偏鄺師傅那時很想訓練我當獅頭,我當即逃之夭夭。
後來經過八卦掌和太極的洗禮,我才明白其實扛獅頭一點也不辛苦,關鍵在於你不要用肩手去托那個獅頭,而是用腰胯和脊椎去承托獅頭,將獅頭的重量放了在腰胯後,雙手便有餘力去做其他事了,舞獅自然更得心應手。
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
尚武之道-入門(三)
說了這麼久,都沒有認真介紹過蔡李佛這個拳。蔡李佛創自清朝的陳享先生,是揉合了蔡家拳等三家拳法,雖然像一般南拳般重視紮馬,但重心較高,出手較重鞭勁和身法輕靈,故有南拳北派之名。
短短兩百年,這套拳在香港和東南亞盛行得很快,僅似於太極和詠春,有次我參加一個世界蔡李佛的聚會,來了差不多近千人,當中大多數還是來自香港。
蔡李佛的打法很大開大闔,有點像講究兩手輪圈的劈掛拳,但到近身時,蔡李佛可以馬上變得很輕靈小巧,這種遠時掛哨、近時穿插的打法,很適合用來對付一些要近身的武術,例如拳擊和柔道等。
什麼叫「遠時掛哨、近時穿插」?蔡李佛有五個很出名的基本手法,叫「穿、拋、掛、哨、插」,掛和哨的動作,手臂弧度很大,配合扭腰的「發」過去,可以發到很遠,就好像「發」鞭子一樣。穿是掌向前穿出,插是將手指前節摺起,成為薑子鎚打出去,插喉插眼最好用。
之前說過有拳上壓,其實真正練功夫的,還有做薑子鎚上壓,難度和受的痛楚自然更高。也有一種練法,就是對住沙包打插鎚,我打過一次,只打了一鎚便扭傷了手指,從此不敢再試。
像我這種疏懶又走堂的人,一年裡只學到了兩套拳和一棍一槍。兩套拳是初入門的扯拳和小梅花拳,至今我都仍記得小梅花拳的打法,因為這總算是我所學第一套完整的套路,所以特別記得。
學蔡李佛最大的得著,是學識哨鎚,那是即使是很瘦弱的人,都可以發出很大力量、令人不得不避的一招。有別於靠肌肉發力,這招就好像甩鞭子般,通過轉腰和腳,將手臂伸直由身後揮出去,按弧度的最高點,剛好是打在對手的臉上。由於是甩出去,力是由全身體重加上加速度發出去的,所以即使是我這樣一條藤條般的手臂,發出去時都有一定威力。往後,在我跟人切磋時,也發覺這招好使好用。
以下是一張哨鎚簡介圖,我用小畫家畫的,畫得不好不要見怪。
短短兩百年,這套拳在香港和東南亞盛行得很快,僅似於太極和詠春,有次我參加一個世界蔡李佛的聚會,來了差不多近千人,當中大多數還是來自香港。
蔡李佛的打法很大開大闔,有點像講究兩手輪圈的劈掛拳,但到近身時,蔡李佛可以馬上變得很輕靈小巧,這種遠時掛哨、近時穿插的打法,很適合用來對付一些要近身的武術,例如拳擊和柔道等。
什麼叫「遠時掛哨、近時穿插」?蔡李佛有五個很出名的基本手法,叫「穿、拋、掛、哨、插」,掛和哨的動作,手臂弧度很大,配合扭腰的「發」過去,可以發到很遠,就好像「發」鞭子一樣。穿是掌向前穿出,插是將手指前節摺起,成為薑子鎚打出去,插喉插眼最好用。
之前說過有拳上壓,其實真正練功夫的,還有做薑子鎚上壓,難度和受的痛楚自然更高。也有一種練法,就是對住沙包打插鎚,我打過一次,只打了一鎚便扭傷了手指,從此不敢再試。
像我這種疏懶又走堂的人,一年裡只學到了兩套拳和一棍一槍。兩套拳是初入門的扯拳和小梅花拳,至今我都仍記得小梅花拳的打法,因為這總算是我所學第一套完整的套路,所以特別記得。
學蔡李佛最大的得著,是學識哨鎚,那是即使是很瘦弱的人,都可以發出很大力量、令人不得不避的一招。有別於靠肌肉發力,這招就好像甩鞭子般,通過轉腰和腳,將手臂伸直由身後揮出去,按弧度的最高點,剛好是打在對手的臉上。由於是甩出去,力是由全身體重加上加速度發出去的,所以即使是我這樣一條藤條般的手臂,發出去時都有一定威力。往後,在我跟人切磋時,也發覺這招好使好用。
以下是一張哨鎚簡介圖,我用小畫家畫的,畫得不好不要見怪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